- · 《文艺评论》期刊栏目设[01/26]
- · 文艺评论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文艺评论》投稿方式[01/26]
文艺评论丨爱情之外的《漫长的告白》(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漫长的告白》里,柳川是所有人相遇或重逢的地方,这座枕水而建的小城、城里川流不息的运河水,成为众人感情无所着落的隐喻。立冬自少年时暗恋柳
《漫长的告白》里,柳川是所有人相遇或重逢的地方,这座枕水而建的小城、城里川流不息的运河水,成为众人感情无所着落的隐喻。立冬自少年时暗恋柳川,敏感内向的他活成世人眼里的“怪人”,最终带着未曾告白也不可能实现的爱,孤独死去。立春以一种不负责任的随便,游戏于人间,少年轻佻错失生命中最初的爱,此后便如同船失了锚,找不到可以停靠的港。柳川少女时随母亲迁居北京,继而移民伦敦,她人到中年,暂时地落脚在一个和她同名的异国小城,“柳”和“川”是飘摇的、流动的事物,一如她飘飘忽忽、起起伏伏的前半生。立冬、立春和柳川,他们两两之间存着刻骨铭心的情份,但兄友弟恭和举案齐眉终成落空的诺言,他们各自孤独。死亡带走了立冬,活下来的人们将各自抱残守缺地生活下去,背负着不可能被辨明的过去,摇摇晃晃地迎向未来。
这是个仿佛有些矛盾的结论:一个导演反复琢磨着混沌的、不明确的生命体验,而这成了他明确的创作风格。把《柳川》改名《漫长的告白》,把它定义成“爱情片”,是很别扭的话术,它缺乏“爱情故事”的清晰眉目,也很难确切归入任何一种“类型片”。三个中年人重逢了,他们好像和当年事和解,又似乎是成年人的息事宁人;他们过了几天世外桃源的日子,但那么多转瞬即逝的细节,是出于想象,还是真实存在过?这不是世俗想象中对“爱情”起承转合的再现,而是爱的痕迹混杂着爱的想象,浩浩汤汤随意识的潜流而来,又被带走。
作者:柳青
被镜头神化,这对女演员而言或许是迷人的陷阱,她被赋予了无懈可击的表象,却因此失落了回击男性凝视的主动性。“阿川”像一尊一尘不染的圣母雕塑,怜悯地俯视着各自泥足深陷的两兄弟。反倒是问题重重的两个男人,他们因为现实的蹉跎和混乱,因为性情中显而易见的缺陷,以及内心深处不足为外人道也无伤大雅的小龌龊,显得生动丰富。辛柏青扮演哥哥立春,他捕捉到庸庸碌碌中年男人所具有的适可而止的油腻和斩钉截铁的确信,他确信家长里短可以被打理得清楚明白,确信弟弟应该像他一样按部就班地生活,确信自己在家庭和旧情之间游刃有余,而他所有的“确信”终将遁入虚空。张鲁一扮演弟弟立冬,这是大银幕上不多见的一个滑稽又让人心痛的“失败者”,他在青春期停得太久,并最终留在那里。立春和立冬截然不同的性情构成意味深长的讽喻,立春以为一切尽在掌握,而一切失控,立冬忠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感受,他终于活成了生活本身,暧昧,含混,一言难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文艺评论》 网址: http://www.wyplzz.cn/zonghexinwen/2022/083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