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以独特审美特性生动诠释时代生活丰

来源:文艺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质量、精品化发展,标志网络文艺走向成熟 网络文艺中的现实题材也在不断崛起,而现实题材创作正是网络文艺贴近主流的典型表现。比如,网络文学描写改革开放进程,聚焦社会热

高质量、精品化发展,标志网络文艺走向成熟

网络文艺中的现实题材也在不断崛起,而现实题材创作正是网络文艺贴近主流的典型表现。比如,网络文学描写改革开放进程,聚焦社会热点话题,反映现实生活,《明月度关山》《拥抱谎言拥抱你》《北斗星辰》等一批反映现实、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受到网民的热捧;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纪录片将镜头聚焦现实生活,以清新、细腻、网感鲜明的视听语言呈现人们时代生活中真切、丰富的现代性体验,网感与美感兼备,并呈现出题材细分各具千秋的特色;网络音乐立足时代生活的深刻感悟,表现当代人的真情实感;在短视频的风行中,生活化、日常化的文艺性短视频在记录时代生活、展现人们精神风貌上体现出真实、共情的鲜明特征。

总之,经过近年来的理性沉淀和经验积累,以往那种跑马圈地、大水漫灌式的粗放生产方式已是陈年往事,而“质量为王”导向下的稳量提质成为了网络文艺发展的新方向。

宏观上看,网络文艺各典型形态大多在数量上小幅增长,但质量大幅提升:题材上多元探索,增强表征时代生活的能力;成本上加大投入,助推优质生产;制作上精益求精,提升作品审美品质;技术上赋能,让作品越来越“懂”受众;产业发展上强化IP价值,推进全产业链运营;价值上强化有意思、有意义,让有温度、有文化、有质感的优质内容既赢得口碑又赢得市场。

网络文艺诞生、发展的初期,“野蛮生长”是其鲜明的特征。这种媒介特性是带来网络文艺繁荣的根本动力,但同时也造成了网络文艺作品在质量上的参差不齐。随着网络文艺发展初具规模,资本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片未经开拓的蓝海,开始大举进军,开拓网络文艺的市场,带来的后果是网络文艺进入爆发性增长的阶段,但在数量剧增的同时却忽视了质量的提升,甚至出现了一些为吸引流量打擦边球的不良作品。这些现象在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电影等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也成为很多人对早期网络文艺“粗制滥造”印象的来源。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雪瑛

近年来,在市场监管加强、观众审美提高、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生态重塑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回归理性和常态,开始向着高质量、精品化方向发展。

其实,网络文艺自诞生以来就具有鲜明的亚文化色彩,小众性、草根性、反叛性、后现代性等特征一度被认为是其质的规定性,是与主流文化互见分野的文艺形态。近年来,随着网络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网络文艺本身的提质升级,网络文艺逐渐蜕变,慢慢脱去了浓重的亚文化色彩,主流化成为其突出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网络文艺逐渐进入提质转型、创新升级的新阶段,以“精品化”与“主流化”为典型特征,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精品化是网络文艺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既是社会对网络文艺的外在要求,也是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精品化标志着网络文艺逐渐走向成熟,通过精品化创作生产,网络文艺既生动诠释时代生活的丰富内涵,又积极促进了自身审美特性的生成。

随着网络文艺向着精品化方向发展,主流文化对网络文艺的态度也从拒斥与否定逐渐转变为接纳与同化,网络文艺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开始自觉向着主流文化靠拢。

网络文艺从“新兴”走向“主流”

作者:付李琢(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这是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文艺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尤其是网络文艺,作为一种新兴的审美艺术形式,经过十年的蓬勃发展,在丰富多样的实践中锤炼品质,在与传统文艺的创新性融合中凝聚特性,已具有了特定的、鲜明的内在规定性,成为了时代文艺的最新代表类型。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和成果积累,网络文艺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从“新兴”走向“主流”。当然,主流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审美话语日趋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网络文艺的主流化必然是艺术、审美、技术、产业等多种因素矢量合理作用的产物,更是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等交流、碰撞、磨合、发展的结果。网络文艺的主流化不仅印证了其巨大的发展活力与潜力,更确证了其在当代中国文艺中的地位、价值和影响力。

文章来源:《文艺评论》 网址: http://www.wyplzz.cn/zonghexinwen/2022/1017/885.html



上一篇:文艺评论 | 《消失的孩子》:“剧本杀”包裹下
下一篇: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在上海交通大学揭牌

文艺评论投稿 | 文艺评论编辑部| 文艺评论版面费 | 文艺评论论文发表 | 文艺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文艺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