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评论》期刊栏目设[01/26]
- · 文艺评论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文艺评论》投稿方式[01/26]
数字文艺评论的粉丝化与公共属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相比传统媒体时代,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化是数字平台的出现,文艺产品依托微信、抖音、快手等数字平台进行传播。一方面,专业机构出品的文艺作品与海量的受众生产的自媒体作品
相比传统媒体时代,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化是数字平台的出现,文艺产品依托微信、抖音、快手等数字平台进行传播。一方面,专业机构出品的文艺作品与海量的受众生产的自媒体作品同台竞争;另一方面,受众的点击率和转发量也直接影响文艺作品的传播效果。
数字化平台的公共属性
由于中国有着四通八达的互联网基础实施,即便是农村偏远地区也实现了网络信号的全覆盖,这为中国数字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如果能深入推进数字平台的公共性和社会化,必将使得大部分群体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文化资源的均等化、普惠化。
在web1.0互联网时代,用户通过网站网页读取、浏览以文字、图片为主的信息,到了web2.0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有了更多自主性和参与性,不仅可以转发、分享、评论文艺作品,也能利用数字平台上传和创作文艺作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用户生产内容”被发挥到极致,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几乎不生产内容,所有短视频都是用户制作、上传,短视频UP主的收入与粉丝量有着密切关系。平台化时代极大地鼓励了受众的参与度,是一种把受众从观看、收听的被动主体变成深度介入的粉丝主体的过程。可是数字平台并非只是一个中性的媒介,其核心功能是设定算法规则,通过给用户精准“画像”(即年龄、性别、喜好等),使其对互联网平台产生高强度依赖和黏性,也就是说数字平台对用户有极强的重塑能力。算法成为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数字化平台用来管理和引导粉丝生产、消费行为的重要技术要素之一。
近期,崔健、罗大佑等知名音乐人的视频直播演唱会,成为疫情期间引人关注的文化活动,两场演唱会观看量超过4000万人次,点击量超1亿人次,这种“轰动”规模对于线下演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复现”了电视直播黄金时代的盛况,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民还可以通过献花、点赞、发弹幕等方式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地方戏曲、国粹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艺术也积极探索线上直播的方式,包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70周年院庆线上直播经典剧目《茶馆》,也获得了5000万人次观看的好成绩,这为传统、小众的文艺演出在现代社会走进千家万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果说传统电视媒体塑造了邻里化、家庭化的受众,那么,智能移动终端等数字“小屏”则为原子化的个人建立了一处虚拟“洞穴”。数字化、信息化搭建的媒介平台让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国家的群体有了互动交流、“云”见面的可能,使得数字时代文艺产品的传播路径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些变化尤其体现在受众粉丝化、粉丝评论参与传播等方面。
来源:中国文化报
即时评论与平台算法
数字时代文艺作品的发展与媒介迭代密切相关。较早出现的数字文艺形态是网络文学,2003年前后,以榕树下、起点中文网等为代表的文学网站建立了网络文学创作和消费的产业模式。大量的网络写作者通过网络文学平台成为网文创作的主力军,而网友的阅读量和点击量直接决定网络文学作品的收益分成。这种模式确实刺激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但也出现了一些“金字塔现象”,大部分网络文学底层写作者难以获得盈利,头部的网文作家又面临粉丝“催更”、疲于更新的状况。2005年以来,随着豆瓣网、哔哩哔哩等有着评论化属性的数字平台的出现,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的网络口碑对其市场效益产生影响,为了商业目的,出现了网络“水军”、粉丝营销等现象。2012年以来,网络综艺节目的兴起也带来“偶像练习生”养成、“饭圈”打榜造星等现象,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建立起来的更有组织化的粉丝会,引发出粉丝应援、控评,甚至拉黑、互撕等“饭圈”化过激行为。
一是用法律手段规范粉丝行为。受众可以通过即时点赞或差评、发弹幕来表达对作品的喜好,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如微信等平台转发来扩大作品的传播效果,但这都需要建立在受众拥有相对自主、独立的判断之上,而不是通过组织“水军”、粉丝刷单和向平台购买“热搜”“头条”等不正常手段对文化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6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出台了IP地址归属地公开、实名制等方面的细化规则,这也是借重《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手段来规范网络空间,使得IP地址归属地显示成为互联网平台的常态,为网民交流尽可能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来源。
文章来源:《文艺评论》 网址: http://www.wyplzz.cn/zonghexinwen/2022/072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