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上有老下有小”: 中年主题剧的叙(2)

来源:文艺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物质到精神: 年龄困境的声画突围 从苦难到焦虑: 时代症候的年龄表达 这些大量聚焦或表现中年人的电视剧,延伸进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剧之中,说


从物质到精神:年龄困境的声画突围


从苦难到焦虑:时代症候的年龄表达

这些大量聚焦或表现中年人的电视剧,延伸进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剧之中,说明中年群体是生产和接受的重要题材。只是这一群体的困境在近年来被不断地放大和渲染,不断引发讨论。表现并关注中年群体及其生活,尤其是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进行呈现,固然无可厚非且极为必要;然而大量的主打中年群体的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却并没有缓解或解决这一群体的问题,反倒不断地制造焦虑,愈发一地鸡毛为受众所诟病。这说明不同类项电视剧对中年人及其生活的声画表达落入了窠臼或一种误区,亟待进行创作调整。

而介于这两个时间段之内的聚焦于中年题材的电视剧,则逐渐由苦难向焦虑过渡。这是由于过度的苦难叙事既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也不符合社会主流观众群的诉求。这一时期表现中年人的电视剧相对较好地把握了苦难与焦虑之间的平衡,也是现实主义中年题材创作中,精品迭出的年代。比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浪漫的事》《空镜子》等这些我国电视剧史上比较经典的电视剧都产生于这一时期。这些电视剧虽则也叙述苦难和生活的磨折,但苦难和磨折乃至对于生活的焦虑,都不是最为主要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生活的朴素且感人的认知,以及安贫乐道乃至对于传统的道德价值在商业化的冲击之下的坚守才是主要的。

作者:吕鹏 上海社科院新闻所研究员,影视文化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徐璐明

首先,不必总是落于对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存状态的刻板印象之中,而应开发出更多的中年样态。至少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之中,晚婚晚育已经是一种现实,也将会是相对持续的趋势。电视剧其实不必总是把中年人描绘成为生活奔波,对子女和老人付出的对象。比如韩剧《机智的医生生活》的五位主角,都是40余岁的年龄状态,或离婚或未婚,职业与友谊是其生活最为重要的内容,电视剧用一种从容且温馨的状态呈现了中年生活可能的一种样态。日剧《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讲述的是离婚三次的中年女子与三名前夫别样温馨而又搞笑的故事。另辟蹊径并长盛不衰的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则仅仅是讲述一名中年大叔和各种美食的治愈故事,《绅士的品格》让剧中年龄定位在40余岁的“大叔”来拍一部恋爱偶像剧,这样从容而不为生活与物质而焦虑的中年形象与故事,实值我们学习。

最后,电视剧其实可以更多地开掘中年群体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仅仅聚焦于现实生活本身。比如《我的解放日记》《四重奏》等剧集,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几位面临各自困境的中年人,然而电视剧开掘的更多的是其内心世界,通过自己内心世界的“解放”而达成与世界和其他的和解,从而疗愈电视剧观众。这种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转向,可能是当下我国中年题材电视剧里最为缺少的创作类型。

文章来源:《文艺评论》 网址: http://www.wyplzz.cn/zonghexinwen/2022/0907/876.html



上一篇: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
下一篇:文艺评论|方形的“月饼”还能叫月饼吗?

文艺评论投稿 | 文艺评论编辑部| 文艺评论版面费 | 文艺评论论文发表 | 文艺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文艺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